青道观点:春晚与会议策划

分享
文/王青道

  围绕春晚的大吐槽暂时告了一个段落,可由春晚引发的思考则远没有结束。
  春晚是从三十多年前开始的,那时的中国吃饭还个是问题,电视机还在奢侈品的名单上,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能看上电视,见到名人,还能听到他们说唱逗乐,自然兴奋的不得了。因为落后,因为贫穷,人们对于娱乐的期望比较简单,实现起来也不是很难。带颜色的电视,名人扎推儿的晚会,加上久别亲人的相聚,充满诱惑的美食,别说是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了,随便挑一个出来,就能让很多人乐上半天。三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而是人们在与亲人团聚时对于快乐的追求却有增无减。春晚还是少不了,除夕欢乐的场景中好像不能没有它,但人们发现,无论导演组多么努力,春晚的收视率还是不断下降,一直以来的那种策划与组织晚会的方式再让所有人都兴高采烈时代结束了。我们需要明白,时代变了,而在变化的消费框架中,小众化、定制化、体验化、场景化将占有主导地位,没有了大一统解决方案的位置。意识到这一点,在我看来,比什么都重要。变化已经发生了,可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我们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春晚链条上的成员:新闻传播主管部门、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春晚参与者、观众等等。
  关于春晚,思路上是不是可以这么调整:
  一是娱乐就是娱乐,很难跟其它东西搅在一起。春节是一个全民团聚与娱乐的时间,让大家在这个时候高兴起来,是政府主管部门与国家传播机构应该负起的责任;
  二是小众化时代,一勺烩的方案不管用了。让八十岁的老人与十几岁的孩子在一起尽情娱乐的晚会方案,一定是没有前景的。或者考虑分屏,切成几块来对付;或者别的什么分类解决方案。
  我来谈春晚,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春晚策划与会议策划有很多相似之处,遇到的挑战也大致相同。
  会议是人类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方式,时代不同了,会议交流的内容与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一直以来,政府、社团、企业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策划组织会议,会议的流程与活动安排、会议的内容与形式等,很少会考虑普通参会者的感受。与春晚相比,人们对于一个会议的期待没有那么高,即使对会议不满意,私下抱怨两句就过去了,不像对于春晚的吐槽可以搞得铺天盖地。春晚中硬性加入很多说教性的东西,让人感觉不舒服,会议中不必要的讲话,空泛的内容,程式化的思维模式,一样不招人待见。人们做好工作需要开会,就像人们除夕团聚需要春晚来助兴一样,但要清楚,如今人们想要的会议、春晚,已经与过去我们熟悉的那些东西大不相同了。
  我们正在进入产品与服务的体验化时代,会议组织机构、会议策划人,无论是政府、社团,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有责任根据不同参会群体的具体需求,向他们提供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带给他们尽可能美好的会议体验。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变化了的环境下人们的新的需求,参加会议也好,观看春晚也罢,都一样。剥离那些与事物的本质没有直接关联的东西,让会议回归它的本源,给参会者带来真正的价值;让晚会返回到它娱乐的本质,让它能够真正触动人们娱乐的天性。
意见反馈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邮箱
手机
提交
返回 顶部
意见 反馈
关注会链接
一个全新的会议资源采购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