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道观点:互联网+,别再迷瞎了我的双眼

分享

文/王青道

  小时候,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庙会,逢“三”有会,就是阴历的初三、十三和二十三。文革期间不让开庙会,可需求很强烈啊,挡不住,结果呢,赶会的人被撵来撵去的,可会还是照样开。也好,庙会离庙越来越远,离我们家却越来越近,放了学可以到会上看热闹。对于孩子们来说,庙会上最好玩的,不是看人家倒卖有价证券,或者叫卖点红薯干、粉条什么的,而是围观耍把式卖药。这种卖药的与一般的不一样,先耍把式,又吼又叫又拍又打,聚拢了人气之后再卖药。卖的什么药呢?膏药、丸药,还有黑乎乎的粉末末。他们的手法是,先拿某种症状或者某件事吓唬人,最后推出他们的解决方案——从旁边的袋子里拿出他们事先准备好的一包一包的东西。价格一开始往高了喊,最后差不多给了钱就卖。时间一长,就连他们的每个步骤、甚至说的每句话,我几乎都能背下来。销售的效果还不错,每次总有不少人给钱,然后把一包包的东西拿回家。“治疗”效果怎么样,年龄太小,不知道,只是觉得好玩儿。

  如今,再也不会有人用这么low的方式来糊弄人了。回过头来看,我们会觉得这种事情很小儿科,可当初的时候没人这么想,每十天一个庙会,每次都有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人玩着同样类型的把戏,孩子们不明白,大人们实际上也不太不明白。现在我们知道了,之所以有人钻空子,就是因为信息不够对称。那么,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就对称了吗?你知道的东西是比过去更多了,可是你不知道的东西是不是比过去也更多了?现在就没有人用新的手法来糊弄别人了吗?

实际上,信息量越大,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

  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在消费结构与信息革命交叉冲击的关键阶段,面对不确定性的市场需求,面对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我们这些在传统的酱缸里泡大的人,到底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才算正确呢?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得明白。别人说了可以不太相信,总理大人都表态了,要互联网+,就一定没错。不明白怎么办?那就学习吧。所以,各种培训班、讲座、社群活动就活跃起来了。一段时间以来,参加过不少这样的活动,有的老师讲得很好,也有的老师很有忽悠人的味道。学员们都是带着强烈的寻求“解惑”的愿望来学习的,学到多少东西先不说,最起码不能让人带到萝卜地里去。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再拿互联网思维装神弄鬼”,讲的是有人拿互联网思维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现在是互联网+,我们同样需要擦亮眼睛,倒不一定是为了识别什么利用互联网“耍把式卖药”,主要是想办法认清自互联网+的本质,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就愚人之见,关于互联网风潮,有几点倾向值得思考:

1
互联网界的成功案例有意义吗?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些极端的成功案例非但没有太多借鉴意义,而且还很可能是有害的。按照某些人的意思,只要扛着互联网的大旗,就能呼风唤雨,就能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怎么?你做不到?那你就是没有吃透互联网,不了解社群营销。

  实际上,每一个人的成功,每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是众多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谁都没有办法复制,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也不可能做得到。相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需要了解的是,这些成功人物与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哪些重要的支撑因素,这些因素都有什么样的普遍意义,从事不同类型工作的人,应该怎样制定适合于自己的“互联网+”之路,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才会真的有现实意义。可是,我们的有些互联网书籍、讲座,除了大讲特讲BAT,以及渲染那些众所周知的成功案例之外,别的事情做的真的不够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味着什么?

  所有人都可以凭借一个好点子,两三个月积累上百万粉丝而迅速成为互联网英雄吗?创新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翻个底朝天?互联网确实带来了很多创业的机会,也给一些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但这主要局限于极少数特别需要信息对称性的行业,而对于超过99%的行业来说,互联网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它只能把你工作的效果在量级上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行业及其从业者,都必须一如既往地老老实实干活,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这样才有饭吃。

  我们要知道,BAT就三个,想再增加一个都很难;创业卖烧饼、卖盒饭没问题,加上点互联网应用也很好,但一定要记住,面条、米饭终究是要往肚里塞的,只有老老实实把店开好,做到方便、好吃、卫生、价格公道,才会真正有出路。听有人讲课,大有“一个主意吃遍天”的意味,这让我想起了九十年代初期的“点子成功学”,乍一听很智慧,也很诱人,可细细琢磨,屁用没有。鼓励创业、创新是好事,不过不要把人往歪里带。

为什么互联网成功学中的案例大多是B2C的?

  B2B的案例呢?每次听完讲课,都有听者问老师,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在B2B业务中如何应用,可大部分老师都含糊其辞,一带而过。为什么呢?我们要知道,在电子商务的实际交易额中,来自B2B的业务占到了80%以上,B2B从业者的数量也十分庞大,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

  在我看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B客户的成功故事讲起来没有C客户那么动听、那么具有煽动性。与C客户相比,B客户更理性、更专业、更规范,互联网的很多策略起效很慢,这样的案例在课堂上或者教科书里,能够渲染的东西不是很多。

意见反馈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邮箱
手机
提交
返回 顶部
意见 反馈
关注会链接
一个全新的会议资源采购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