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道观点:谈“会议精神”

分享
文/王青道
  要想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就要有做好那件事情的“精神”,就像玩好一场游戏需要玩家具有很好的“游戏精神”一样。那么开会呢?要把会议开好是不是也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会议精神”呢?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会议也在各种因素的挤压下寻求着自身的变革。会议变革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利于这个变革朝着积极的方向去发展?倡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会议、来参与会议,从而锻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会议精神”,是不是一个可做的选项呢?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奋斗,我国的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相比之下,我国会议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的速度与人们对于它的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先不说始终有人拿公款开支的会议做文章,让会议的价值蒙羞,逼着上层来一个简单的一刀砍,就说市场化的会议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好像一点也不少。中国大地上每天都有无数个会议在召开,无论是机构内部的会议还是走向市场的会议,其中能有多少让人们翘指赞扬?不用调查就知道,这个比例一定不高。反过来说,从不同角度对会议进行批评的,随处都可以听见。
  会议实际上是一种体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体验性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信息通透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参会者、赞助商、演讲人等正变得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的多、专业的多,这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然,面临挑战的不仅是会议组织方,会议的其它参与者,包括会议代表、嘉宾、赞助商、合作伙伴等也一样。一个完整的会议体验,实际上是一个由会议组织方主导、参与者各方积极互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具备会议“玩家”完备的职业素养,拥有良好的“会议精神”,对于我们实现从“任务型会议”到“体验型会议”的飞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个是会议工作者的专业性问题。对于企业、社团和政府机构来说,会议是一种常见的交流工具,没有人不知道,好像也没有人不会。这就造成了一个错觉:会议没有专业性。领导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倒还可以理解,可怕是我们这些会议从业者也这么看。一旦会议策划者自身缺乏职业感,缺乏对于会议策划、运营管理及服务专业性的敬畏之心,就很难将所办会议做到极致化,也不容易带动其他参与者积极行动进来,形成有效的会议交流与互动。自己的工作不是很出色,最好就不要抱怨领导对于你的工作不重视;对于市场性的会议来说也一样。只要组织方带有足够的职业精神来对待这项工作,其他的参与者也一定会受到正面能量的感染,良好的会议体验就可能由此孕育并发展壮大。需要提示的是,创建良好的会议体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要因为参与者的抱怨而过多的自我否定。相对于完美的会议体验,我们眼下更需要的是“会议精神”。
  第二个是会议参与者的职业素养问题。无论是机构内部的会议还是会议市场上的会议,一旦有了问题,大家都习惯于把责任推到组织机构与策划人个人身上,其实这不是很公平,会议的其它参与者,包括合作机构、嘉宾、参会者等,也有自我检讨的义务。这一点,经常会被人们所忽略。职业素养,并不是某些一类人专属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份儿。我们不妨问问自己:
  作为会议的合作机构,该做的配合是否到位?你所知道的经常出问题的环节是否已经及时告知了策划人?你是否尽到了一个专业合作机构应尽的业务?
  作为演讲人,你是否研究了听者的构成,并按照他们的需求来制作PPT?你的内容有多少自我推广的成分?你是否信守了时间约定?你和别的演讲者有过沟通吗?你会提前到会场测试PPT播放情况吗?
  作为参会者或参展者,你会提前一定的时间注册还是到会议前几天才通知组织方你需要一个展位?你会按照组织方的规定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吗?你的特别需求是否会以书面的方式通知组织方吗?你是否会提前研究会议的内容、参与者及活动安排?你会经常缺席你约定的对话活动吗?你抓住了组织方给你提供的交流与对接机会了吗?你的展位设计的是否有新意?你的展位是否始终有人?
  问完这些问题之后,你对组织方的怨气或许就会少一些。
  我们正在由短缺时代走向体验时代,一下子把所有的会议都做到完美确实很困难,但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增加一些会议的职业感,会议与会议市场距离我们期望的效果就一定会越来越近。
意见反馈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邮箱
手机
提交
返回 顶部
意见 反馈
关注会链接
一个全新的会议资源采购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