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道观点:国际会议为啥多是基础性学科和专业?

分享

看看ICCA统计的“2008-2017中国国际会议分析报告”就会发现,2008-2017在华举办的5178个国际会议当中,基础性学科和专业的会议占绝大多数,仅技术、科学、医学三个领域就有2781个,占一半还多。我们日常熟悉的很多行业则很少看见,有些行业甚至是空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就需要弄清楚国际会议产生的必要条件和运行的基本规则。

我们所说的国际会议,主要是指国际行业或者学术组织在各个国家巡回举办的会员年会。根据ICCA的数据资料,在全球活跃的国际组织有12000多个,它们举办的国际会议共有24000多个。由于先来后到方面的原因,发达国家在国际组织方面拥有绝对的主导权。不过还好,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由中国大陆发起成立并成功运行的国际性协会越来越多——目前已有三十多家。

实际上,成立全球性行业组织,是一种市场行为。也就是说,成立一个组织并不难,难的是把它做成全球业界共同认可的品牌。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优胜劣汰,目前市场上留下来的国际组织应该说都是佼佼者,它们举办的国际会议,大多都是全球知名的会议品牌。目前,除了个别新兴学科和专业,想要发起一个国际组织,并获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会问,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我们熟悉的很多行业都没有知名的国际会议,是不是被人忽略了?答案是否定的。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全球范围看,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

会议的服务半径大致分为三层,一是区域性的,二是全国性的,三是全球性的。会议,说到底就是一种工具,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展开的,所以如果需要开会,举办区域性会议就够了。会议是要花费成本的,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所以只有到了十分必要的时候,人们才会组织全国性会议。至于全球性会议,成本更高,必要性更小。会议市场的现实情况是,每年来到中国的国际会议只有区区四五百个,而在中国范围内举办的各种类型的会议就有数百万个之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区域性的。

那么,究竟有多少问题是一定要在全球范围去讨论、解决呢?

很多学科、专业、行业没有必要举办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一,社会科学的很多门类;二,区域性比较强的专业或者问题;三是生产和销售驱动型行业——包括家用电器、服装鞋帽、房地产、日用品、农副产品等。对于这些行业,展览会、订货会、推广活动等,应该更有用。

这样分析你会发现,只有基础性学科和专业才更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得到大量参会者的支持。技术、科学、医学、交通、通讯、计算机等,在全球拥有无数同类工作者,而且他们的研究及工作具有很大的相通性。全球范围内同一个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在一起开会,相互讨论、学习、分享观点,并建立社交与合作关系,对于每一位参与者来说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很多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者、营销人员、教师等专业人士,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国际交流。就拿会议行业来说,中国会奖从业者,一方面需要参加国际性行业展览会,另一方面也需要与国际同行交流运营管理的经验,以求不断进步。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打造国际会展城市,积极引进国际会议,促进优势产业发展。这中间还是有些矛盾的——占国际会议大多数的基础性学科,并不能为城市优势产业发展做出直接贡献。那怎么办呢?这类国际会议就不要了吗?

从全球会议产业发展的实践看,国际会议目的地建设应该是综合性的,既需要与产业直接相关的会议,也需要基础性学科的会议。因为只有各种门类的国际会议举办多了,国际会议目的地的品牌效应才会显现出来。到了那个时候,更多的国际会议才会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其中当然包括与优势产业相关的那一部分。


意见反馈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邮箱
手机
提交
返回 顶部
意见 反馈
关注会链接
一个全新的会议资源采购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