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才:会展活动中的两种交易区

分享

什么是交易区?

交易区来自英文名词Trading Zone。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词不能理解为经济学意义上的贸易区(trade zone)。交易区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人类学家,研究不同群体之间为何能够进行交换和交流的研究。

据部分文献介绍,交易区这个词最早来源于人类学家迈克尔·T·陶西格(Michael T. Taussig)在其研究工作中发展出来概念——陶西格对哥伦比亚的市场以及考科河谷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交流进行了研究。


图片

后来,正式提出者是科学史学家彼得·加利森(Peter Galison),他在分析二十世纪微观物理学的实验物理学家与理论物理学家时使用了这个概念——他发现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以及工程师各有其独特的亚文化,相互之间还略有戒备,有点像公司中不同团队的情况。但他们能够通过“局部协调”的方式进行合作:他们相互倾听,小心地把自己的想法用易于其他团队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并把沟通的焦点放在双方都感兴趣的领域中。

再后来,这个概念被帕梅拉·朗(Pamela O. Long)在其研究之中借用,用来研究早期欧洲的交易区(Trading Zones in Early Modern Europe),并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帕梅拉·朗的“交易区”是指在受过手工训练和有学问(大学训练)的个人之间进行实质性和互惠交流的场所。这样的交易区在16世纪大量出现。它们往往出现在某些地方,而不是其他地方,但它们的存在必须由实践来确定。帕梅拉对交易区的研究与埃德加·齐塞尔的观点不同,后者强调工匠对科学革命的影响。相比之下,帕梅拉,强调了工匠和学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将“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易区内跨文化和语言交流方式。

在马丁·里维斯(Martin Reeves)和杰克·富勒(Jack Fuller)出版的新书《制造想法》中进一步综合了前人的观点,指出所谓交易区,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碰面并进行商业活动的地方,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旧城等历史上有名的贸易港。交易区的概念也会出现在知识性学科中——学科之间的交流。

以上学者都不同程度地认为纯货币性商品买卖的地方不是交易区,因此,交易区一定存在有跨语言、跨学科的思想和信息的碰撞和互动。例如,吉姆·贝内特(Jim Bennett)认为伦敦的乐器商店是乐器制造商与比他更精英和博学的客户之间活跃交流的地方,乐器演示、天文观测和哲学讨论经常在那里发生,这是与巴黎最大的区别。再比如,在费尔南多的《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中提到的皮亚琴查交易会主要是金融汇率和需求信息的定期交易会。

本文认同仅有商品交易,而没有思想的碰撞的地方不是交易区。

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交易区

除了前人观察到的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在具有区位和交通优势的产业和贸易集聚区出现了大量的交易区,在这样的城市和地方,定期举办贸易会、洽谈会、交流活动,这对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交易具有深远影响。关键是这样的交易区不仅是商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交换。

本文认为: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集中商品和观念知识进行双重交流的,具有微观属性的交易区(Trading Zone)。

在会展这个特殊的交易区,参与人员可以定期的进行:

信息交换
知识传递
商品展示
商机互动
观点碰撞
创新激发
激情点燃

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会展平台更综合性的交易区。这也是会展作为展示贸易平台的魅力。

正是因为如此,《制造想法》的作者提出:

在BCG亨德森智库,有许多活动是为促进不同思维模型进行密切的互动而开展的。例如每年在纽约或旧金山主办的“智慧交锋”活动。在该活动中,主办者选取企业在未来五年间需要应对的一些核心问题,邀请各个领域(生物、政治科学、数学、认知科学)充满创意思维的人与企业领袖(首席执行官、首席创意官、BCG合作伙伴)一起探讨。还会组织一系列晚宴,让科学家与商业领袖共聚一堂。通过这些活动,总结出了一些能够让此类聚会活跃起来的原则,这些原则同样可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帮助企业组建出想象与执行并重的团队(进一步引用如下):

 要有很多人际交往的机会,通过交叉讨论与共同参与活动建立信息互通与互信;
选择众人都感兴趣的重大主题,点燃人们相互接触的火花;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要用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
允许讨论的自然升温;
强调开放的心态与倾听的重要性,不必急着证明自己的观点——并照此目的选择活动参与者;
注重并提倡参与人群的多样性;
将会议活动与集体的力量绑定在一起,比如共同撰写一篇文章。

会展活动有两种交易区

交易区这个词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眼中有不同的意义,但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交流。

会展活动既然是多种交流形式于一体,那么就包括了商品展示的交流以及思想、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前者发展出了展馆、展厅的形态,后者发展出了会议室、会议厅和会议中心的形态。展览馆和会议中心合二为一就是Convention Center。

参展的展品不纯粹是为了交易本身,而是未来与买家进行沟通,与专家进行交换意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参会的人们就某些观点和知识进行碰撞,不管是否能达成一致意见,也是一种交换。


因此:

交易区对于主办的启示:

交易区对于B2B活动主办方的借鉴意义是可以设置会议+展览模式,即展区+展厅+会议室+洽谈区+交流区,实现知识分享和新品交流等多种形式。

在交流形式上除了主办方主动安排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对的贸易配对、买家计划等交流形式之外,还要尽可能的以数字化的工具来帮助参会者、参展者之间进行自发的商务预约。实现展期内各类交流活动的高潮(Peak)和高峰(Summit)。

这样的Peak有自发的、分散的,也有主办方集体安排的,聚集的,这样的Trading机会越多,会展的质量越高、效果约好。

为了最大化的实现多种形式的交流,可以利用新一代的数字化的工具实现预约、配对、撮合和催化。

交易区对于会展中心的启示:

从欧美的经验可以看出,参加贸易展的客商越来越重视参加会议的交流,因此,欧美新一代的会展中心(Convention Center)不断的提高了会议室的面积:也就是不仅重视展品的展示交流,也重视思想和知识的交流。往往后者越来越重要。

所以,新一代的会议中心在设计会议室的时候,不仅规划了较大面积的主会场,也有更多的分会场、洽谈区、休息区,这些地方也是会展的Trading Zone——知识、商机、感情的交换。

本文认同仅有商品交易,而没有思想的碰撞的地方不是交易区。

交易区与思想市场

本文认同仅有商品交易,而没有思想的碰撞的地方不是交易区。

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91年度)、芝加哥大学教授科斯(Coase)是第一个提出思想市场的学者,在其晚年非常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思想市场的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

科斯提出的“思想市场”所指的思想(Idea),主要是指知识、技术及各种创意,而不是意识形态类的。这正如他指出的:“思想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

本文认为,会展活动中的交易区就是思想市场产生交换的地方。

思想交换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看不见交易的实质内容)、后置性(思想交换需要很久之后才能显示出成果)、异位性(这种交易的本质是提供地方,主办方帮人成人之美,甚至是种豆得瓜,本来是提供见面的地方,结果产生了直接的合作)。

在交易区内,理论和实体互为印证,观念和被发明出来的商品完美的互补展示。

会展是一个好产业,而会展人是成人之美,姻缘连接者和创造者!

参考资料:

1.     Trading Zones in Early Modern Europe,Pamela O. Long
https://www.journals.uchicago.edu/doi/full/10.1086/684652

2.     《制造想法》,中信出版社,2023,马丁·里维斯(Martin Reeves)和杰克·富勒(Jack Fuller)

来源: 会议圈

意见反馈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邮箱
手机
提交
返回 顶部
意见 反馈
关注会链接
一个全新的会议资源采购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