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伟|旅游客运:转型与发展

分享

图片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 曾博伟

一、旅游客运发展的新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经济发展。现在经济圈一个最热的词叫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战略方向,但高质量的潜台词也意味着高速增长已经很难。1978年改革开放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在10%左右,这使得我们用较短的时间迈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实际上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了一个中低速增长。哪怕没有疫情的冲击,这样一个变化也很可能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疫情三年,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2021年增长了8.4%,实际上是疫情之后的反弹;2022年增长了3%,总体增速已经开始明显的放缓。2023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5%,经济显露一些复苏兆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万亿元,同比增长5.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0.6%,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1.4%。此外,地方债务高企、投资信心不足、消费增长乏力问题依然困扰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背景是旅游背景。三年疫情,旅游业遭受重创。2023年,看到了一些复苏的势头,但客观来说不能够盲目乐观,旅游业真正的恢复和振兴可能还需要更长的一个时间。这里面大概有三个维度值得去关注,这也与旅游客运息息相关。一方面从市场端来看,国内旅游恢复情况还不错,但是入境旅游恢复比较困难,入境旅游团队客人较多,与旅游客运的关联度更高。但现在入境旅游很难,比如因为门票预约制度,外国人来了进不来故宫、进不了兵马俑;铁路的12306系统甚至都没有给外国游客订票的入口;这种状况要吸引入境游客真是很难。另一方面从供给端看,旅游投资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过去很多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很多是房地产推动的。但是在房地产热降温以后,旅游投资积极性明显的下降。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包括旅游客运领域的旅游服务人才大量流失。所以旅游恢复过程中,人才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此外,跟我们关系很大的是消费端,从数据看,国内旅游的人次虽然恢复不错,但游客花费的水平其实在下降,所以从整体看,旅游消费的降级在现阶段是成立的。

第三个变化是政策背景。交旅融合现在是行业的热点。2017年,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是2023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里面有很多内容都与旅游客运紧密相关。从政策来讲,不管是交通部门还是文旅部门,对旅游客运的关注,这些年明显强化,这里面有行业的需要,但也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对旅游客运行业的关心。

第四个背景是市场背景。在交通立体化的大背景下,虽然交通的大蛋糕总体在增长,但是旅游客运要分一杯羹变得越来越难。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2023年五一黄金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2.7亿人次,日均发送5404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19.3%。这其中,铁路日均1817.6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22%;民航日均188.3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4%;水路日均136.3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66%;公路日均3261.8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29%。可以看到,这里面高铁正在成为人们出行主要的增长点,传统的公路客运实际上正在进入一个下行通道。

二、旅游客运发展的新方向

虽然公路客运面临诸多调整,但是对客运客车的需求任何时候都存在,这是本体性的需求。但单是这种本体性的需求,对我们未来发展其实会有些束缚,所以旅游客运发展的新方向首先应该从功能性的需求向体验性的需求去转变。过去客运市场其实比较单一,比如长途汽车站的长途客运车,这是主要的市场。今天我们会看到在客运市场变得更丰富了,对应的市场更加细分了。第三就是从单一式的发展向场景化的发展去转型。应该把旅游客车变成一个场景。

三、旅游客运创新的新方式

第一个是市场的创新。要去探寻旅游客运可以拓展的新空间和新市场。这里面有几个领域可以关注。一是城市面向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客运专线。当然沿线设置一些站牌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二是“门到门”、“点到点”的定制客运服务。传统的客运服务其实是比较刚性的,最多就是滚动发车。未来需要有定制服务,就像工业领域讲的柔性生产。如果旅游客运能在柔性生产和定制化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就能拓展一些新的市场。三是旅游风景道开通观光客运项目。旅游风景道这个事情交通部和文旅部一直在推。虽然体验旅游风景道可以用自驾车,甚至还可以骑自行车,但坐着旅游大巴去体验风景道有它的独特性,所以在具备条件的旅游风景道里是可以开通观光客运业务的。四是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内部的客运服务。这个很多景区和度假区其实都在做,特别是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受限之后,其二消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内部的客运服务。五是重要旅游区点连接的客运服务。现在很多客运服务,基本上是从城区到景区,但重要景区点之间的连接是缺乏的。从旅游习惯来讲,并不是从一个景区回到城里面再去另外一个景区。如果有两个景区之间的连接服务,就不用去城区倒车,这样可以节约游客时间。这类客运服务,虽然是很小的利基市场,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的市场做起来也会有大机会。

第二个是体验的创新。就是不能将旅游客运仅仅视作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行”的要素,而应丰富旅游客运的体验,提高旅游客运的吸引力。一是与住的融合。旅游房车其实就是和住的结合。传统观念会认为客车就是单纯的交通工具,但房车的出现让它有了住的功能。再比如旅游卧铺车。在市面上的旅游卧铺车大多是面向低收入者的。但是火车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普通的硬卧、软卧和高级卧铺的区别,那旅游卧铺车实际上也可以通过改造后实现这种市场的分层。现在就有 一些新型旅游客车的座椅空间明显增大,甚至可以近于放倒,便于让游客长途旅行中休息。二是与食的融合。比如成都推出了一个火锅巴士,就是很受市场追捧。虽然我们可以在大街小巷吃火锅,但在大巴车上吃火锅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场景的思维。单一的体验并不新鲜,但不同的体验组合在一起以后,就会产生全新的感觉。三是与游的融合。就是旅游客运的“邮轮化”。过去经常说旅游要旅速游缓,就是在旅途的过程中快一点,以便尽快达到目的地,这样可以在游的过程中慢慢体验。但是实际上,换个思维,旅途的过程本身就是体验。最好参照的例子就是邮轮。如果把旅游客车体验的内容做得更丰富一些,这样旅游客车行进的过程也就成为了旅游的一部分。四是与购的融合。就是旅游客运中植入购物体验。前两年政府提倡地摊经济,五菱之光顺势推出秒变摆摊的车,结果大火。在北京,有的地方甚至尝试将客车改装成小型的菜市场。当然,在旅游客车上也可以考虑销售东西。比如飞机上就有空姐卖免税品,一些城市的文创商品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放到旅游客车上进行销售。五是与娱的融合。比如沉浸式体验,剧本是之类,其实都可以旅游客车作为场景。

第三个创新是技术的创新。总体来看,旅游客运的技术运用不足,未来需要从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演变。一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比如在旅游的客运中,通过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可以精准知道每个旅客的需求,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元宇宙技术的运用。三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四是无人驾驶技术的运用。比如江苏宿迁有个骆马湖,今年刚评为国家旅游度假区。我就建议他们和百度合作,在度假区内推出无人驾驶的摆渡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游客体验,为游客提供交通便利,另一方面,本身也成为度假区的一个亮点。

第四个就是模式的创新。就是要改变旅游客运单一售卖的模式,开辟更多的商业模式,拓展盈利空间。一是旅游广告在旅游客运的植入。在城市大巴当中可以看到很多快消品广告,其实旅游大巴车也可以做,但不是一辆旅游大巴车做,而是要让更多旅游大巴同时做,这样就有效果,而且广告不是一般的商业广告,可以做城市的旅游宣传广告,这样就可以拓展旅游目的地政府的市场。二是旅游客运与游客集散中心的整合。现在传统的旅游集散中心面临转型的需要,这也给我们的旅游客运提供了新的机会。比如广州高铁南站的旅游集散中心,就将高铁和公路联运很好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高铁客人和自驾车客人的出游痛点,这就给旅游客运带来了新的机会。三是旅游客车投资的经营性分成。就像索道建设,如果需求方没有资金投资买旅游客车,那旅游客车公司也可以用车辆投资,与需求方进行利润分成。

虽然旅游客运已经从早期的高速增长期进入到成熟发展期,但旅游客运依然还有很多发展机遇。未来需要做的是优化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挖掘潜在需求,强化供给匹配。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旅游协会”


意见反馈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邮箱
手机
提交
返回 顶部
意见 反馈
关注会链接
一个全新的会议资源采购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