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祥银:增长回暖,会展业稳中求进促高效发展

《会议》杂志 访谈 2021-07-09 10:07:35
分享

——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储祥银
记者:会议杂志 闫伟

稳中求进——这是国家在十四五计划时期提出的发展基调。对于服务产业中的会展业来说,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律和基本原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最佳选择。不可否认,在遭遇突发事件——新冠疫情的影响之后,全球的会展业都面临停滞的局面,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并不乐观。中国会展业一样如此,但幸运的是在国家全力努力下,在抗疫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为会展业的逐渐复苏带来了先决条件。本刊记者参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先生,针对当前会展业恢复以及“十四五”期间会展业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探讨,也为会展业从业者带来建设性建议。

图片储祥银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恢复性增长助推会展业回暖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世界会展业都进入到“寒冬期”。与国际市场无法大规模举办线下活动的境况不同,中国的会展业正在逐渐恢复,“2020年会展业正式开始恢复的标志性是2020湖南汽车展览会,作为疫情有效防控下全国首个恢复的大型室内车展,湖南车打响了新冠疫情防控条件下会展业复展第一枪,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会展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储祥银告诉记者,正是从2020年5月开始,国内一系列的会展活动有序开启,各类线下展览、会议活动在满足安全防疫的前提下恢复举办。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较,下半年的会展业“好戏连连”,重新复苏的会展业也让会展人恢复了信心。“从目前统计的数据看,2020全年会展活动数量和面积都比2019年减少了50%。但下半年,恢复发展形势较好。根据上海市商务局的统计,2020年6-12月,上海举办展会面积1067万平方米,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近90%,25个10万平方米以上展会均在下半年举办,大展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长沙、成都、广州等城市会展业恢复发展势头喜人。”储祥银认为,数据虽然下降,但是其代表的意义非常重要,这对中国会展业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信心。

会展业情感交流、互动体验十分重要,会展业注重线下的对接洽谈和交易。“虽然经历了6-8个月的停滞,但是会展活动还是以较快的速度恢复过来了。”储祥银告诉记者,即便是在2021年年初因为疫情的反复,北方部分城市暂时性停下进一步恢复的脚步,但是在2021年3月以来,不断有城市的大型会展活动陆续举办。而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非常明显的变化,“我一直认为现在会展业出现的增长是一种‘恢复性增长’, 一些展会、乃至一些城市,会展不仅限于恢复举办,还呈现出规模增长的势头。”储祥银表示,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统计,广东超过10万平方米的会展活动已经超过10个,这说明大型展会也已经开始复兴。“特别是美容类、消费类展会,未来可能都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以今年4月份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为例,其展览面积创造历届之最,达到21.5万平方米,参展商高达4106家,不难看出,可控条件下,线下展会仍然充满生机和吸引力,这也是体现出国内消费需求强大的增长潜力,更是体现出产业链双循环下的强大驱动力。

结构性调整更有利于产业升级

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给正在蓬勃发展的会展业带来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目前已经呈现出逐步恢复的局面,但是给会展行业造成的后果确实有目共睹。大型会展活动接连停办或延期,会展活动人数骤减,会展从业者流失等,“其实相比较来说,我认为更应该从一个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这次疫情的影响,对会展业来说也是一次结构性调整的契机。”储祥银对疫情影响的看法是站在较为乐观的一面,他认为当前的会展业产生变动,是给了中国会展业倒逼发展的机会,也是结构性调整的好时机。

以往对中国会展业的诟病多集中在“散”、“乱”、“小”等方面,看似从业人数和企业众多,但分散性的布局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一些企业并非是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优质公司,“面对这样大型或者突发型的事件,一些业务单一、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户承受不住,转型、倒闭在所难免。”储祥银分析,疫情之前的一些会展企业业务单一,其学习能力和管理规范程度不高,肯定会被逐步淘汰掉,可是也有一批有非常充足准备或者后备力量的企业,在这次疫情之后发展得更加优秀。

“相比较看数据,我更希望看到一些企业是通过什么方式在这次疫情期间活下来的,而且更愿意了解他们的成长对于中国会展行业未来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储祥银告诉记者,希望各地政府对中小微企业进行适当的扶持,通过各类政策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但更应该优化会展发展环境,推进强强联合,结构性重组,为日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

由于世界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范围的全球流动性仍然是不乐观。“我个人希望在2022年,中国的会展业完全恢复,但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储祥银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中国会展业发展要分两步走,2021、2022年处于恢复阶段,希望经过努力,在疫情防控有效,不出现大规模反弹条件下,我国会展业能在2022年底恢复至,2019年水平,或接近2019年水平。2023年以后的三年,我国的会展业也将呈现出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发展趋势。谈到我国会展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趋势,“与全国经济发展轨迹一致,中国会展业外延规模性扩张的高速增长已经开始转向内涵式提升质量和效率的新发展阶段。”储祥银认为,我国的会展业未来五年,坚持适度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结合,保持会展经济规模的同时,更应该在配合新市场特点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创新。

题材创新。在经历过低迷期之后,将来会有更多面向大众的消费类展会出现,“特别是一些新消费题材的展会,比如刚刚在海南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类似的消费类展会将会越来越多。”储祥银分析,与传统的展会题材不同,在新经济和新市场的双重影响下,展会题材将会有更多创新,比如跨境电商、新消费经济等,都是可以有所作为。当然,还有之前面对国际市场的展会将会面对国内市场开放,文化和旅游结合的题材也将逐渐流行……总体而言,题材的创新是不可逆的趋势。

技术创新。线上会展在2020年快速发展,无论是会议还是展览,都在采用线上的解决方案。“线上会展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会展活动的痛点,虽然线上流量和数据非常亮眼,但是实际成交效果和参展体验方面还是有待提高。”储祥银告诉记者,线上方式并不能一劳永逸,而更应该在线上技术和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创新,为线下展会提供更好的补充,以实体展会为主,帮助参展参会人更好的参与其中。

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是会展业的根本基石之一,未来如何做到服务创新,是现在很多会展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储祥银认为,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会展业的服务对象和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仅是把展会推到线上,还要形成“o2o2o”的新商业模式,线下线上融合,互为支撑,共同推进会展服务模式创新。会展模式创新不仅限于线上线下融合,更不是简单地把线下会展活动搬到线上。会展模式创新还包括会展的跨界和会展产业链的融合。与传统组织展会模式不同,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主办方更愿意与不同行业中的精英企业合作举办展会,又或者在参会人群互为买家的前提下,同时举办产业链中不同部分的专业展会,“更为细分的行业发展需要会展业做出相应的创新,帮助行业打通产业链。”储祥银告诉记者。此外,在服务手段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利用数字技术为会展业带来更多增值服务。

产业会展助力城市发展

从始至终,会展业真正的价值并未改变,即便遇到突发的疫情,以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如何服务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会展业重要的课题之一。不断兴起的会展城市对产业会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会展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十四五”会展行业的主要任务。“产业会展已经深入人心,城市规划中也已经将产业会展列入其中,每个城市也希望通过会议会展活动来为城市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储祥银告诉记者,城市结合传统的优势产业,利用会展活动聚集各种优势要素,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这是许多城市都在努力的方向。

“其实当前地方政府在真正实践产业会展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储祥银说,越来越多城市着力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但往往受制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完善程度不高,在组织会展活动方面也遇到新的难题。“对于城市来说,更要细分产业领域,结合城市的发展定位,才能更好把产业会展与城市发展结合完善。”会展活动可以帮助提升城市美誉度,同时通过会展活动,城市也可以达成招商引资的目的,储祥银认为,城市的会展主管部门需要对城市产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产业主管部门紧密沟通,有效结合,“有时候切入点越小越精准,反而更容易突破。”特别是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通过会展活动聚集其发展的要素,加速产业化进程,才能为城市发展新型产业创造更有效的抓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而蓬勃发展的中国会展业遭受到疫情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按照当前的各项工作节奏来看,“十四五”中国会展业将实现稳定、持续、高质量增长。按照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的分析,“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基调。新形势造就新局面,在面临经济内外双循环新格局、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复杂情况,会展业仍旧发挥其本来的价值,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为国家经济和城市产业带来全新驱动力。


意见反馈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邮箱
手机
提交
返回 顶部
意见 反馈
关注会链接
一个全新的会议资源采购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